在現代科學研究與實驗工作中,液體處理是一項極為基礎且關鍵的操作。實驗室真空吸液器,是一種通過負壓原理,實現液體吸取和轉移的實驗室設備,廣泛應用于化學、生物、醫藥等領域。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過內置真空泵產生負壓環境,將液體從容器中快速吸入集液瓶,同時避免液體與操作者或環境直接接觸,確保實驗安全。相較于傳統吸液方式(如手動移液),真空吸液器具有效率高、操作便捷、減少交叉污染等優勢。
實驗室真空吸液器的基本構造主要由以下幾個關鍵部分組成:
1.真空泵:這是真空吸液器的核心部分,用于產生負壓吸引力。主要通過機械或物理手段將管路、集液瓶內的空氣抽出,形成真空,這種真空環境會對待抽吸的液體產生負壓吸引力,將待抽吸的液體吸入軟管內。
2.集液瓶:用于儲存廢液,材質可以為塑料或玻璃,但必須是透明的材質,以便觀察內部液體的容量和狀態。根據需求的不同,部分材質可以支持高溫高壓滅菌或者耐受消毒液的浸泡防止長菌。容量大小可以小到幾百毫升,大到幾升不等,同時通常配備有刻度標識,方便準確讀取液體體積。
3.吸液頭與適配器:支持單通道、八通道或移液管適配器,適用于不同實驗場景(如96孔板或培養皿)。
4.控制系統:包括真空度調節閥、腳踏開關和手持操作器等,主要是用于調節和控制真空吸液器的工作狀態,包括開啟、關閉,以及調節抽速負、壓大小。真空調節閥可以通過改變真空度來調節吸液速度和吸力大?。荒_踏開關可以替代主機電源開關來控制液體吸停;手持操作器可以支持支持連續吸液,或手動模式之間的切換。
5.安全保護裝置:如阻水保護器(防止液體倒吸)、浮球閥(當液位上升時自動關閉集液瓶的瓶口)和緩沖瓶(用于收集倒吸的液體),確保液體不會倒吸進設備。
實驗室真空吸液器根據不同的標準,有以下的幾種分類:
按吸液量大小:
○臺式小型——一般配置容量500ml-1L的廢液瓶,外形尺寸小巧,放在臺面上使用時不會占用桌面空間。部分使用需求中如培養基上清廢液抽吸,甚至需要將整機直接擺放在超凈工作臺或生物安全柜內,這就需要設備盡可能的小巧,如L100BS臺式培養基廢液抽吸泵,整機小巧且輕便,單手手掌即可托起,大幅減少了桌面空間的占用。
○ 落地式——由于不收桌面空間限制,更大尺寸的吸液泵可以提供更強的吸力和抽速,搭配更大容量的吸液瓶。如BV300E5大容量真空吸液泵,配置了5升的大容量集液瓶,可以收集更多的廢液,減少廢液瓶的清理頻率。
2.按應用場景:
○通用型——適用于一般普通實驗室使用。如DTVS-204P4實驗室吸液真空泵,可以連接如多聯過濾器、多歧管、純化座、生化分析儀等各種實驗設備,用于收集產生的廢液。
○生物安全型——一般在細胞房、潔凈室內使用,主機外殼和配件都有著更嚴格的滅菌需要。除了集液瓶、管路、吸頭等部件需要耐受高溫高壓滅菌外,主機外殼通常也需要采用能經手酒精噴灑和紫外照射的滅菌。如圣斯特的BSUD-S204P4A,主機外殼采用不銹鋼材質,相比工程塑料,長期使用紫外照射也不會使得材質脆化,紫外集液瓶、管路和吸頭套件除了可以高溫高壓滅菌外,還可以耐受消毒水浸泡。
3.按使用人數:
○單人用——通常為一臺吸液泵搭配一組吸液瓶和吸頭套件,適用于單人使用。
○雙人用——通過并聯或串聯的方式,使得一臺吸液系統能夠同時提供給兩位操作者使用,同時又不會互相干擾,如BV235DU雙人廢液抽吸系統,一臺真空泵配置了2組廢液瓶,每組廢液瓶有點油獨立的手持操作器和單道、8道吸頭,兩位使用者吸取的廢液分別吸入各自的集液瓶內,通過手持操作器上的開關按鈕可以各自獨立操作液體吸停,互不影響對方的吸液操作。
4.按是否耐腐蝕:
○非防腐蝕型——:僅適合于一般實驗室的液體抽吸。
○防腐蝕型——:在化學分析實驗中,常常需要對樣品進行稀釋、濃縮、萃取等處理。真空吸液器可以精確控制液體的加入量和吸取量,確保樣品制備的準確性和一致性。例如,在制備標準溶液時,利用真空吸液器準確吸取一定體積的溶質和溶劑,能夠提高標準溶液的配制精度。同時,:化學實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液,其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。真空吸液器可以將廢液安全地收集到儲液容器中,便于后續的集中處理,避免廢液對環境和實驗人員造成危害。同時,在處理一些易揮發、腐蝕性強的液體時,真空吸液器的負壓操作能夠有效防止液體濺出和揮發,保障實驗安全。但是這些應用對吸液泵的材質提出了要求,需要防腐蝕,否則揮發的腐蝕氣體吸入真空泵內會損壞內部的閥門、氣片、管路等部件,也會使如PC聚碳酸酯等非耐腐蝕的集液瓶出現開裂等腐蝕跡象。如BVC300-1防腐蝕真空吸液系統,泵體和氣體接觸的零部件均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材質制作,耐化學腐蝕性好。集液瓶采用玻璃和PP聚丙烯材質,也具有較好的化學耐受性表現。